数字时代为农村发展带来新机遇,但部分村民因技术短板难以共享红利。禾顿选调聚焦选调生工作实践,探讨如何通过系统性举措帮助村民跨越“数字鸿沟”,助力乡村振兴。全文将从基础设施完善、技能培训体系、长效服务机制三方面展开论述,为基层工作者提供可复制的行动指南。
要实现数字普惠,需优先解决“然后一公里”问题。选调生应推动村级网络基站扩容升级,确保4G/5G信号全覆盖。同时协调运营商降低宽带资费,对困难家庭实施定向补贴。在硬件配套方面,可设立村级数字服务站,配备电脑、打印机等设备,由专人指导村民办理社保查询、农产品销售等线上业务,让数字工具真正融入村民日常生活。
针对不同年龄群体设计差异化培训方案。对青壮年开展电商运营、短视频制作等实用技能培训,培养“数字新农人”;对中老年群体侧重基础操作教学,如手机支付、健康码使用等生活必备技能。培训应采取“理论+实操”模式,在田间地头开设移动课堂,结合春耕秋收等农时节点开展专项辅导,确保技能学习与生产生活场景深度融合。
数字适应非一日之功,需构建持续服务网络。可组建由选调生、大学生村官、返乡青年构成的数字志愿者队伍,定期开展入户指导。同时开发本土化数字服务平台,集成天气预警、农技咨询、政策解读等功能,通过方言版语音提示降低使用门槛。建立村民数字素养评估档案,动态跟踪帮扶成效,形成“培训-实践-反馈”的闭环管理体系。
跨越数字鸿沟需久久为功。选调生作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,既要当好数字工具的推广者,要成为数字红利的分享者。通过基础设施筑基、技能培训赋能、长效机制固本,方能让村民在数字浪潮中稳立潮头,共享时代发展成果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数字动能。